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盘点共造假英雄(一)

一,“毛泽东思想”是造假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 ,被毛粉们认为是学习马列主义辩证法最卓越的“革命导师”,毛记最有名的辩证法是“一分为二”。什么叫“一分为二”?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有两重性,正面事物和反面事物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毛在六十年代时搞了一场对“合二而一”论的哲学大批判,这是因为当时有个日本的诺奖得主,说他的成就是受了毛“一分为二”哲学思想启迪,毛因此而飘飘然,以为自己真的是哲学权威了,于是就以势压人,横扫中国哲学界的所有学者,统一他的“一分为二”论。其实,那个日本人是在忽悠毛泽东,因为他荣获的是诺贝尔物理奖,他的成果是物理学关于微粒子对称性的研究。

毛泽东,显然是继承了马克思的传统,把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学说混为一谈了。因为毛的“一分为二”论,既不是一般逻辑工具的对称命题,也代替不了物理学研究的对称性命题。即使将毛的“一分为二”附会成逻辑学的对称命题,那么也有三个对称性关系命题没有论及,即非对称关系和反对称关系,还有个虚对称关系。可见,毛的“一分为二”论本来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它是个诡辩术。另外,现代物理学关于“夸克禁闭”的研究已经证明,所谓“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个命题其实是反科学的,从而也是反动的。特别是“一分为二”论在全国学毛著运动中被广泛地庸俗化成了阿Q式的自慰。

言归正传,中共打造了很多英雄,但我发现很多英雄,其实都是毛泽东“一分为二”的产物,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假货,将本来的坏事变成了好事,那么啥叫坏事呢?比如说吃了败仗,或者出了重大事故,这都关系到追究责任的问题,特别是领导的责任。但是,如果因此而出现了英雄事迹,那么一切就都变了,只有功绩没有责任了。用什么文字能表述这个变化呢?化险为夷?不妥。转败为胜?不妥。起死回生?也不妥。变废为宝?更是扯蛋。其实对中共来说,一切牺牲只有“死得其所”这四个字最合适,也就是活该。因为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是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出了人命那更是小事情,即使是和平时期死了人,毛泽东也常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中共打造的假英雄,在中共教科书里是多不胜数,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按常情常理分析的结果,几乎没有一件英雄事迹合乎客观规律,今天想弄清中共历史上各路英雄的事迹真相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已经有人揭露过黄继光和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是弥天大谎了,因为黄继光同志的肚皮不是铁板,没可能堵住机枪眼,中共制造这个假英雄的背景是为了宣传上甘岭战役,而宣传上甘岭战役则是为了掩饰此前在白马山的失利。至于董存瑞同志,是必须舍身炸碉堡的,因为他是立了军令状的敢死队员,完不成任务要被枪毙,反正也是死,是被英雄的。中共人海战术中的军令状或督战队,用“一分为二”来解释都是好事。战争时期打造的假英雄这里就不表了,下面举几个五十年代后的假英雄模范例子: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众所周知,研究原子弹的,应该最清楚相关的操作规程,而且这些规程相当于纪律,而他自己却在找到原子弹残片之后,得意忘形的捧起来,高兴之余才发现自己急于立功而失误了,大错铸成后悔已经来不及。还有,原子弹试爆不仅是失败了一次,据说“每次到事故现场,邓稼先总是冲在最前头”。这次是空投氢弹,降落伞没打开,弹头直接掉在地上摔碎了,而且“没有准确的定点,一百多个防化兵去找都没有找到”。于是,邓稼先就亲自去了,结果居然被他找到了,还“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片”。(http://baike.baidu.com/view/3704.htm)最终,他死于核幅射。

认真的说,中国原子弹之父这一举动是严重的违反了纪律,而且是明知故犯。据说世界上第一个敢于踢核弹头的是个荷兰农民,他在田间发现了一个北约战机失事散落的“罐头”,就没当回事一脚踢开,没过几天就死于核幅射,北约这才找到了那颗核弹头。但那个老农,事先并不知道那是要命的玩意,是死于无知。而这位原子弹之父的死却与自杀无异,太没价值。幸好因为他“对革命贡献大”,是政治上可靠的红色知识分子,又因为这是集体事故,就没批他“别有用心伪装进步”和“个人英雄主义”,将邓稼先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错误“一分为二”,美化成了“不顾个人安危”。

和邓稼先式奴才愚蠢相媲美的,是另一个“革命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为了“给国家省一点钱”,置全队人员生命于不顾,拒绝军队的直升飞机送水救援,违反自己制定的纪律,竟然离开集体去找水(找死),至今下落不明。

烈士雷锋

关于雷锋的烈士头衔,雷锋的“英雄事迹”,最初说他是为了“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这就有个“壮烈牺牲”的情节问题,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无法编造的园满,不久,“壮烈牺牲”就被偷偷的改成了因公殉职。不过仍然是“烈士”,那么雷锋是怎么“因公殉职”的呢?

当时部队雷锋汽车班所配备的汽车型号是俄国“嘎斯51”(那些有“解放”车的照片都是在军区摆排的)这种型号车身较“解放”低。驻军所在地院内有排一人多高的四寸粗橡木桩,栓上铁丝供平时凉晒衣服。他教副驾驶乔安山练倒车,“倒――倒――倒”,一下子车尾就撞上了一根木桩,铁丝拔起了另一根木桩,雷锋身材矮小,那根被拔起的木桩,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他头上,确切的讲,他是死于一场意外事故,并非重于泰山。如果反应快,跳到一边也完全来得及,但事情偏偏就这么巧。颅骨骨折一般是没救的,因为必须开颅手术,当时即使是沈阳陆军总院的医疗条件,开颅手术也十有八九失败,所以雷锋就“壮烈牺牲”了。

作为班长和正驾驶员,雷锋应该而且必须能预见到在晾衣杆附近倒车的后果。如果他当时没有“壮烈牺牲”,而是砸到了别人或损坏了其它公共财产,是不是要为事故承担责任?雷锋之死,也可以说最后是死于一种政治谋杀,因为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这个典型由于太多造假,再活下去就只能越来越完美,而实际上活人是做不到这点的。在中国,当活的英雄难,活英雄今后万一犯了点别的什么错误,就会大大影响形象,若想永远保持英雄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英雄死掉,所以中国的英雄大部分都是死的。那么为了政治需要,借此机会让雷锋结束生命也未尝不可,颅骨骨折不积极抢救,那不是最成功的谋杀吗?正因为雷锋死了,毛泽东才题词,沈阳军区的那些伯乐们才有了价值更高的千里马。

女英雄向秀丽

一个“奋不成身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女英雄。事实上,这个女英雄也是死于一场重大责任事故,今天只要回顾一下当年大张旗鼓的新闻报导,就能发现其中矛盾百出:有说酒精瓶是被不慎打翻的,有说酒精瓶是自己失衡掉地的,有说向秀丽是用身体阻挡酒精流淌的,也有说她用毛巾去蘸酒精的。其实这场责任事故的看点,就是那樽酒精瓶子,它是怎么打翻的?谁打翻的?大量金属钠为什么堆放在离酒精很近的位置?而且旁边就是明火?另一个问题就是,酒精打翻后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不用防火砂铺盖和用水稀释?而是象家庭主妇打翻了酱油一样的用毛巾去蘸?

众所周知,1958年是什么年月?是大跃进时期,刚刚反掉了右派,一切大跃进“卫星”都是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瞎指挥蛮干的结果。而当时,那些相信亩产万斤的文科生记者们的报导就是这样可笑:金属钠遇水遇高温会爆炸。(http://www.dayoo.com/ 广州日报)其实,钠是一种软金属,它与水结合会剧烈反应生成氢气(2Na+2H2O=2NaOH+H2)同时大量放热,不纯净的氢气遇明火才会爆炸,另外,金属钠也不是报导的那样保存在煤油里,而是保存在液体石腊里。这样的报导显然是为了塑造英雄而找理由。

象广州何济公制药厂这类化工企业,职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应该是必备的,生产现场也都应该有必备的消防器材,但因为大跃进,这一切生产必备的知识和设施都被忽视了,大跃进年代是各生产领域事故频发时期,可以说每放一颗卫星都有事故伴随。但是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国家机密”,从来不予报导。几乎所有的事故责任,在当时的内部通报中都被巧妙地掩饰,瞒得天衣无缝,实在瞒不住的,特别当责任人是中共党员时,往往被美化成了英雄事迹,所以那个年代里的英雄也特别的多。而且英雄们在断气前无不异口同声的念念不忘国家财产,念念不忘交纳党费,向秀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海军英雄安业民

这位英雄“壮烈牺牲”于19588·23金门炮战,据当时报导,“突然,火炮右后方存放的弹药包被一块弹片打着了,燃烧着烈火。炮长下令射击停止马上散开,这时如果不把火炮转移隐蔽,有可能被敌弹击伤,如回转炮身,躲闪不开烈火。安业民选择了后者,坚定地保护火炮,面向了烈火”。

从报导上可以获知,安业民是海军陆战队海岸炮兵的方向瞄准手,既然现场有弹药包堆放,那么他操作的应该是固定阵地的大口径榴弹炮(130155MM),即火炮平时隐藏在掩体中,使用时移动至阵地上,可以改变射击角度,在射击完毕或装填弹药时,要将火炮移回掩体,按常规,弹药应该放置在掩体内。海岸炮兵,是在狭窄海域的陆上配合海上作战的,并有这样一条纪律:“战斗中一旦射击暂停,不论遇到任何危险,方向手一定将炮身安全转移”。正是这条纪律,迫使他献出生命。由此也可以断定,8.23是两岸互相炮击,双方都互为目标,那么在同样情况下,共军伤亡肯定不止安业民一个。

从报导中还可以看出,炮长发出的命令“马上散开”明显与作战纪律相矛盾,安业民是违抗了炮长命令,遵守了那条“不论遇到任何危险,方向手一定将炮身安全转移”的纪律,当副炮长又冒着炮火前来命令安离开炮位,并派人代替时,安仍不肯离开:“请放心,我能完成战斗任务!”这时候,“战场上铁的纪律”就不见了,军令也不如山了。如果安当时服从炮长命令,立即扑灭身上的火就不可能送命,但他却要承担违反纪律的责任,总之共军有很多“二十二条军规”在主宰着炮灰的命运,阵亡的士兵能否成为英雄烈士,完全由长官意志来决定。

显然安业民是由一个屡次违抗命令的典型,华丽转身变成了英雄。为什么要树立这样一个英雄呢?因为毛泽东发动8.23炮战,本来是打算打下金门解放台湾,没想到美军横在台湾海峡,又打不过国民党的海空优势,只好大力吹嘘炮战胜利来掩饰惨败,既然是胜利,那就一定要有英雄来陪衬。

空军英雄杜凤瑞

上面的8.23炮战中,安业民是海军英雄,还有个杜凤瑞是空军英雄。但事实上,和他们一样“壮烈牺牲”的炮灰应该更多,因为这场战争由于敌方武器先进技艺高强,共军损失是相当惨重的,仅米格17就被击落了32架。战争一开始,共军米格17即以每次一百五十架至三百架的大编队轮番攻击,虽然国军的F86战机升限不够,无法进行有效拦截,但是在空中格斗中,共军飞行员显然不是国军对手,杜凤瑞这样的“空军英雄”,飞行记录仅仅才500小时,特别是国军战机佩挂了响尾蛇导弹后,米格17的爬高逃窜优势就丧失殆尽了。

在10.10空战中,杜凤瑞的米格17被击中后,残肢与F86相撞,才“击落”了敌方飞行员张乃军,结果歪打正着的捡到了一枚响尾蛇(官方竟然吹嘘说“捡到了五枚”)。同样的空中碰碰车肇事,43年后又在海南岛上空重演,共军也歪打正着的得到了美军EP-3侦察机。

1958台海空战,被中共吹嘘成“开创了震撼世界的导弹时代空战:入闽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与国民党空军空战13次,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4架击伤9架,参战部队被击落、击伤各5架”。但是实际上真正形成战斗规模的只有四次,即:7.29空战,8.14空战,9.24空战,10.10空战。

空战战绩的证据,一是飞机上照像枪的胶片,二是飞机残骸。因为台海空战基本都是在大陆上空进行的,那么国军战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但是共军既拿不出击落F86的胶片,也拿不出除张乃军以外的飞机残骸和飞行员尸体俘虏。而且共军的战果,活人的战绩几乎找不到,都是由“壮烈牺牲”的飞行员获得,因为这种死无对证的战绩可以随意编造。

自空战以来,米格17机群一直没占到便宜,靠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群狼战术,多次较量才击落了两架F86,而杜凤瑞一人就撞落了一机,重要的是得到了一枚响尾蛇,这才是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原因。前头说过,胜利总是要有英雄陪衬的,特别是不光彩的胜利,更要靠英雄来壮行色了。

少年英雄刘文学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共造英雄自然也少不了未成年人,刘文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但即使是未成年人,刘文学这个所谓的英雄也并不光鲜,他“英勇牺牲”的时间是1959年11月18日,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崩溃,进入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自“新中国”后,中共一直对人民实行阶级斗争教育,大力培养“党的驯服工具”,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煽动阶级仇恨。刘文学,显然是这种仇恨教育下的悲剧人物。

据中共传媒多年来的公开报导,刘文学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与地主分子王荣学搏斗而牺牲”,但是这件事,现在人们只要用常情常理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海椒,也就是四川尖辣椒,据我了解,四川重庆等地区,辣椒的露地栽培一般是在上年的年末播种,五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挂果采收,收获期为半年。即便是相对温暖的重庆,农作物也是有生长期的,到十一月下旬已经立冬,也就剩下几只干瘪的老辣椒了,也就是农家说的“罢园”了。一个被管制的地主为什么要去偷几只老辣椒呢?再思考一下,当时农村已经进入了“瓜菜代”,特别是四川这样的重灾区,十一月份的田地里即使没有“罢园”,还能剩下什么呢?

而且“老地主”还能拿出一块钱来收买刘文学?以五十年代的物价,即使干辣椒的市价也不过几角钱一斤,一块钱能买多少?一块钱对当时的贫苦农民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一贫如洗的四类分子们平时身上能带有一块钱吗?所以这个情节也有编造之嫌,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王在口供中提到了当时想用一块钱哄小孩子的承诺:都是亲戚,你别嚷了,放我回家后给你一块钱。

但是刘文学所接受的教育却是阶级仇恨,要时刻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捣乱”。在他心目中,王荣学这样的“老地主”根本就不是人,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绝不许乱说乱动,即使与自己沾亲带故,也要大义灭亲。所以,见到王出现在生产队田地里,那就一定是在偷辣椒(尽管已经没有什么海椒了),就要坚决斗争,至于该不该先搞清事情的原委,值不值得扭送告发,那已经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考虑的问题了。显然,王是在刘文学的无理纠缠下一再哀求告饶不成,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怒之下动了杀机,酿成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反革命阶级报复”案件,理所当然的,刘文学也就成了当时政治上最需要的“少年英雄”。
“钢铁战士”麦贤德

何谓“钢铁战士”?该英雄事迹是这样报导的:“随着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麦贤得拉动操纵杆,炮艇昂首破浪向前冲去。······正在这时,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副指导员替他包扎好伤口时,······当副指导员刚刚离开机舱,他就挣扎着站了起来。这时额上的鲜血粘住了眼角和睫毛,阻碍了视线。但是,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顽强地坚守着战斗岗位。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穿去摸索着检查一台台机器、·····一颗颗螺丝钉。并顽强地用扳手拧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忍受剧痛坚持战斗了3个小时,直至歼灭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

1965年的“八六海战”中,麦贤德是611号护卫艇的轮机兵。轮机兵的任务,就是在舰船轮机舱巡回检查设备,加点润滑油排除点小故障什么的,主要是在战舰停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护理。不幸的是,这位“钢铁战士”脑袋里的弹片竟然是来自自己人的炮火。因为当时611号艇,“正好位于己方艇队与章江号之间,在猛烈炮火中误被己方炮弹击中,接着又被“章江”号击中,人员伤亡过半,3部主机被打坏,前舱进水”(见中方相关报导)。

611艇是苏式“牛虻”级炮艇,排水量120吨,航速30节,定员36人。主机为四部轻12V-180高速柴油机。如果没有鱼雷艇配合,根本就不是大舰的对手,共军采用的是“以小吃大,以多打少”战术,先以炮艇缠住敌舰,压制敌舰的速射炮,掩护鱼雷艇逼近群起而攻之。611号吃了自己人的炮弹后,只剩下了一部螺旋浆,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估计舵也被打坏了,那它就只能团团转,如果章江号没被鱼雷击中,它肯定是逃不过的,所以麦贤德负伤后所作的一切,如拧紧螺栓等也就毫无意义,仅仅是习惯动作而已。但是因为“八六海战”创立了小艇打大舰的战功,611号艇被授予“海上英雄艇”称号,既然是英雄艇,就应该有英雄才行,于是就选中了平时政治表现突出,积极要求入党的共青团员,肉质的永不生锈螺丝钉麦贤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