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螺杆
2013-10-15 18:31:59 [Reads:48]
返回共舞台首页
--------------------------------------------------------------------------------
龚琳娜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配唱的《走西口》催人泪下,不过当时除了电视剧原唱,还搜不到她这些歌的专集,过了几年,专集出来了,但听了一遍,伴奏却令人大倒胃口,感觉是远远不如电视剧里的伴奏了,缺乏黄土高原那种空旷悲凉的味道,这才知道她正在和一个德国佬合作,专集是那个德国佬帮她搞的,为什么音乐气氛不如电视剧里的伴奏呢,我看不应该是那个小乐队人少的问题,因为现在有了电子合成技术,交响乐效果还是可以模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细细听了几遍,才品味出来,是伴奏的乐器出了毛病。德国佬为她配置的小乐队有四至五人,笛子,扬琴,大提琴,笙,二胡。问题就出在老锣给她个人小乐队改造的那只大低音笙上,竟然吹奏出了管风琴的效果,呼吃呼吃的就象刮大风,又象轮船鸣气笛,不仅盖了其它乐器的声音,而且喧宾夺主的厉害,应该说是个失败,后来可能就不用了,又改回了普通的36簧笙,反正是听她后来唱的歌,再没那种刮大风鸣气笛的声音了。
龚琳娜的乐队为什么离不开笙这种乐器?这可能因为她是贵州人,生活在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受芦笙的影响大,对它有一定的偏爱。再一个原因,可能和那个德国佬的自以为是有关系。民乐器缺少低音,所以只能用大提琴。这之前,虽然也有过改造的低音胡琴,但音域不够,效果没法与大提琴比,这个没说的。有些民族乐器是无法改造的,因为使用什么材质和构造形状决定了它们发出什么样的音响,有些可以相近,比如长笛可以模仿竹笛或洞箫,因为它们的气流振动原理相同。有些就不行,用单簧管肯定吹不出唢呐的动静,因为哨片(嘴子)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经过改造的低音笙,在大型乐队里可能会发挥作用,但不一定适用于小乐队。
回到正题,龚琳娜成为乐坛“神曲”之星,主要是因为那支德国佬丈夫为她编的曲子“忐忑”,其实这“忐忑”,对普通的中国听众来说可能挺新鲜,但熟悉外国歌剧的人都知道它并没什么新意,是借鉴了洋婆子的花腔女高音唱法和表情而已。后来在春晚上亮相的《金箍棒》也颇有争议,听起来觉得可能是吸收了昆曲的旋律,其实在所有的中国戏曲中,昆曲是最难听的,很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这种阴阳怪气的声调?她后来出的几个专集,基本也都是老锣写的曲子,总的感觉是旋律都不美,稀松平常的很。最近又引起轰动的歌声是翻唱《但愿人长久》,虽然有很多人叫好喝彩,但我却以为不然,我认为她这是在糟蹋自己的嗓子,再这么吼几次嗓子就废了,相当于吃了两把大粒盐。
也许是她太阳春白雪了,我并不怎么欣赏她嫁给那个德国佬之后的唱法和歌声,虽然是想突破什么,想把东方的艺术西方化,这做为一种艺术探索也未尝不可,但不要太离谱。如果总是标新立异,那就成了邯郸学步,最后什么也不是了。她唱那些老锣写的曲子,比原来唱的民歌可逊色多了。我觉得,一个中国艺术家,如果想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那就不能脱离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文化内涵。但这“内涵”又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打个比方吧,比如我们在欣赏《清明上河图》这类中国古画时,耳边缭绕的一定不会是《多瑙河之波》的旋律,如果在你欣赏外国的有教堂磨坊的田园风景时,给你放送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肯定会很别扭,这就是文化内涵的作用。
这种文化内涵,用建筑学上的素语叫“文脉”,顾名思义,文化的脉络,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是由几千年的传统生成的,比如建筑,一个火柴盒房子只要加上中国独有的挑檐大屋顶(殿顶),立即就具有了中国特色,这中国式的大屋顶就是一种文脉。这个文脉,是全方位的,从农村到城市,从风土人情到生活习性,从文化艺术到社会政治,无一不具这个特色。那么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这样,基本是五个音阶构成,古代的乐谱是“宫、商、角、徵、羽”五音,也就是简谱的“1、2、3、4、5”。据说全世界除了苏格兰民族,还就属中国音乐的旋律是以五音为主。但由于少了两个音符“6、7”,音乐表现力也就大大受到了限制,然而为什么五音符构成的中国民歌旋律都很美呢?因为中国民歌,是中国劳动人民几百年生活实践中哼唱出来的,当然是怎么顺口怎么好听就怎么唱,经过几代歌唱者的不断改进演变,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美的旋律,这相当于酒的发酵,时间越久越醇。
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发酵过程,急就章的用简单五音符写曲子,力图想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反而不一定会收到预想的效果,这样的歌曲,可能自己听起来觉得不错,很中国化,但给大多数中国人欣赏未必就好听。那个老锣,大概就入了这个误区,以为只要拿准了中国音乐的“文脉”,就能写出好听的曲子,但是他忽略了美学的共性:谐调和均衡。打个比方,有的女人长的丑,并不是因为她的五官有什么缺陷,而是在组合上出了问题,单独拿出鼻子眼睛嘴巴,可能都是标准的,但组合在一起却不好看了。有的女人虽然很漂亮,但并非是她的五官都标准,即使是蒜头鼻子,单眼皮,大嘴巴,但是搭配合理了那就是美女。音符的组合,也存在这种共性,其中的规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摸透的。同样都是五个音符,有的中国作曲家就运用的很成功,有的就很失败,更不要说一个外国人了。
文化这东西和水土也有关系,不然怎么会有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基因差不多已经溶入了血统中,接受什么或排斥什么,几乎是天生的。老锣是德国长大的,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文化,现在突然换了胃口,开始研究东方文化了,那么他原有的自身文化沉积对外来文化就会产生一种同化作用,即人们常说的“不伦不类”,反之中国人接受外来文化也是这样。假如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的是中国文化,那这个作用就会小得多。很多老外自称是“中国通”,其实他们并非完全通,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通。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在美国生活久了,会说流利的英语,生活方式也完全是西方的,就以为自己是美国通了,其实也并非完全通,就连几辈子的黑人都没完全通,你半路出家的中国人能通吗?
“中国通”,在中国之外谈中国文化,那肯定是权威,但是在中国本土,可能他还不及一个中国农民,所以千万不要迷信什么中国通,更不要说中国音乐通或国画通了。历史的经验也告诉了中国人,有些“中国通”反而害中国人不浅,比如有个叫费正清的,当年就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结果使中国大陆沦为共产主义火坑,最近还有个叫马悦然的,居然影响了诺委会,把文学奖给了中共党员作家,喉舌作协主席,抄写毛泽东文艺讲话的文化奴才莫言。这不,又出来个老锣,把个很中国化的美女歌唱家生生的调弄成了土不土洋不洋,在舞台上挤眉弄眼耍怪态,声嘶力竭出洋相,糟蹋自己天资的小丑。龚琳娜,人呢正值中青年,倒是还能长久,但她的好嗓子让老锣这么一鼓捣,恐怕是不能长久了。
--------------------------------------------------------------------------------
跟帖: 返回共舞台首页
不喜欢龚这个人和她唱法无关,这俩生活在自由世界 喜洋洋 [204 b]
2013-10-16 04:43:13 [阅读:8] (1687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