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博讯螺杆 女儿墙和阴门阵 2008-12-27 06:43:32 [点击:243]
说起女儿墙,就想起刘禹锡的唐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说明女儿墙这个名词唐代就有了。早些年前授课时,有学生问起我女儿墙的典故,我当时还真的不好回答,就说这是建筑物顶上起防护作用的矮墙,但学生说这个我们知道,就是想弄明白它为什么叫女儿墙?它倒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名称,还是外来语?带着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为啥要这样耗神呢?查一查《辞源》或者《建筑大辞典》,答案不是很简单明确吗:“女儿墙”,又名“女墙”,指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而且外国的古城堡也有这样的小墙,但它不叫女儿墙,而叫parapet wall,即防护墙。 我一直认为《辞源》《辞典》的解释有点粗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就不能用这类解释来搪塞学生,因为据我考察,很多城墙包括长城的某些区段,并非两面都是呈凹凸形的小墙,而只是对外的一面才有,这种小墙应该叫城堞,也叫堞墙或城垛。通常,堞墙高1.5至2米,堞墙与堞墙之间的豁口叫垛口。垛口下侧开有小洞,叫射洞,是用于射箭的,相当于碉堡的机枪眼。而在城墙顶内侧的矮墙叫宇墙,墙顶是平的,并不呈凹凸形,这才是女儿墙。
至于为啥偏偏叫女儿墙?宋朝建筑文献《营造法式》上讲的是:“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 就是说城墙与防护墙之间的关系有如男人与女人。《古今论》记载:“女墙者,城上小墙也,一名睥睨(音pini ),言于城上窥人也。”就是说,这种墙是用来瞭望外界时的防护体,建于城墙顶的内侧,一般比外侧的堞墙低,只起拦护作用,不是用来御敌的。所以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写到:“予以私意释之,此名以内之及肩小墙,皆可以此名之。盖女者,妇人未嫁之称,不过言其纤小,若定指城上小墙,则登城御敌,岂妇人女子之事哉?” 但是李渔的结论未免偏面,因为妇人登城御敌之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叫阴门阵。女人上阵御敌的战术,好象是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即妇女在阵前脱衣脱裤,对着敌军撒尿,还要污言秽语的叫骂,但此说我还未及考证。史载最早妇女脱裤子御敌的是清人张廷玉的《明史•李锡传》,该书中云:“贼奔大巢,亘数里,崖壁峭绝,为重栅拒官军,镖弩矢石雨下。妇人裸体扬箕,掷牛羊犬首为厌胜。”说的是明隆庆六年(1572),柳州怀远等地瑶民起义,万历元年正月,李锡奉命征剿,瑶民中的妇女不仅脱光衣裤,还抛掷牛羊狗头之类的手榴弹以拒官兵,不过那时这种战术叫厌胜之法,即邪术的一种。后来,张献忠与明政府军作战时也使用了这种邪术,才谓曰“阴门阵”,即攻城的时候,杀死数百孕妇,将她们围绕城墙倒埋着,只露出阴部,目的就是让官军的枪炮打不响。
到了大清时,太平军也使用过阴门阵,鲁迅的《朝花夕拾》就提到保姆的回忆:“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最叫绝的是,据满大人张翰林说,中国人发明的阴门阵还被洋人学了去抵御义和团,庚子之乱,十万之众的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洋人只有区区四百人,却久攻不下。为什么呢?因为:“东交民巷及西什库,洋人使妇女赤体围绕,以御枪炮。”(《金銮琐记》)不仅洋人学了阴门阵,还有更大的发挥改进,据《庚子日记》(清末进士华学澜)记载:“本日为拳民荡平西什库之期,摆金网阵,惟洋人有万女旄一具,以女人阴毛编成,在楼上执以指麾,则义和团神皆远避不能附体,是以不能取胜。”就是说洋人用女子阴毛编织成了一面指挥旗,用来对抗义和团的“金网阵”!用阴毛编织成了旗帜,那要用多少女人?为义和团助战的诸神全吓跑了,所以西什库打不下来。
近日查找资料,又在网易上搜到了一则有关女儿墙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子,误人子弟的胡说什么女儿墙的由来,是出自皇太极为替父修沈阳城墙的“花木兰” 的表彰,皇太极为此民女的孝心感动,但他轻视妇女,就把这位民女参与修建的德胜门堞墙降低了半截,并命名为女儿墙。这个民间传说与“典故”毫无研究价值,本来无须详述,但是说到了义和团攻打沈阳南关教堂和阴门阵,就值得一提了。该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是法国传教土方若望所建,庚子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为1912年由南满教区法国苏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在原址上重建的,1966年8月又被红卫兵打砸废弃,当年我还特地到现场看过,所有的圣像及祭坛桌椅等都被付之一炬,能烧毁的都烧毁了,只剩下了空荡荡的建筑物。
这则爱国主义宣传资料说:义和团是甲午战争后民间自发成立的“反帝爱国武装”,当时影响十分巨大。“红灯照”则是其中的妇女组织。当时还有寡妇和老太的“青灯照”,强调了男女平等思想,在反帝运动中立下了赫赫声威。在攻打南关天主教堂时,义和团与洋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教堂主教纪隆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为了负隅顽抗,也使用了阴门阵,将教堂所有女信徒剥光了衣服推到阵前。就在义和团将士束手无策,即将被“厌胜”之时,“红灯照”勇敢地冲进了,女人对女人毫无顾忌,大不了大家都脱光,一举攻破了教堂。 “红灯照”冲进城内后,登上了德胜门。当时女战士们一见这矮人一等的“女儿墙”,顿时怒不可遏,动手就要拆墙。首领林大姐伸手拦住,说道:“我们每个人搬几块砖运几袋灰,把女儿墙修高,不是更好吗”?大家纷纷赞成。于是,一杆三角红灯照大红旗在城楼上飞扬,上书“夺回奉天城,加高女儿墙”十个大字。红灯照女战士们一齐努力,很快就加高了“女儿墙”。实现了男女平等,从此,沈阳城德胜门上的女儿墙就与别处的一般高了。
故事看到这里,我就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疑问:大清时的女人都缠足,这三寸金莲如何能上得战场?但据我多年前高寿一百多岁才故去的外祖母说,红灯照她是参加过的,一人一把红扇一盏红灯,扇子一煽,人就飞起来,当时我非常相信她的故事,但现在就不可思议了,因为外祖母就是小脚女人,她跑都不行,还能飞起来? 阴门阵战术的发明,是古人迷信愚昧的结果,因为当时的火炮有大规模杀伤力,官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所以不得不寄希望于邪术。阴门阵用于军事上,主要是对付火炮的。前头说了,阴门阵早先是叫厌胜之术的,在饱学儒术的将军和谋士们心目中,女人特别是已婚、孕妇或妓女的生殖器是极其污秽的地方,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见到,谁见了谁倒霉。但普通士兵却没有将官们的高尚情操,因为长期作战的性饥渴,在女人暴露的身体面前却被极大的涣散了斗志,都看得傻眼了还打什么?因此该战术的要点是女性裸体,尤其强调裸露女阴部位。
克制阴门阵的战术有很多,比如洒狗血鸡血、泼粪尿、剃士兵阴毛掺入火药轰向敌军,以及裸露少年男子及和尚阳具来厌胜阴门阵的“阳门阵”。 阴门阵是以阴克阳,所以就有“阳门阵”来以阳克阴。据《六合内外琐言》(清屠绅)记载:“妖人汪仑施药煽愚民,构祸齐州,破三县,围清渊城。……是时统军荆公,以天子命率王师解清渊之围。公善韬略,贼至薄城,公命以大炮击之。妖人汪仑贼以女弟子厌炮咽其声,公大惊曰:‘此阴门阵也,须破之。’令城中卒剃下体毛,置炮中,击死贼无算。贼又令小男子,年十五以上者,裸体执弩矢射城中,官军多死伤,公曰:‘贼猖獗以阳门来乎?’令以群娼列于城上,露其阴,老阴少阳,小男子败矣。”这段记载,详尽地描述了一场男女生殖器在战地上的对阵大比拼,最终还是女人厉害,一群一丝不挂的老娘们儿排列城头,构成了不折不扣的女儿墙,结果是阴盛阳衰,朝廷戒严部队以女人的血肉长城战胜了革命造反派。
今天的沈阳南关天主教堂(图1)
洋人古城堡的堞墙和长城的堞墙是一样的(图2)
最后编辑时间: 2008-12-27 15:13:0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