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美国佬不担心中国制造航母

美国佬并不担心中国制造航母

针对中国建造航母的消息,在河内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威拉德海军上将评论说:“我们对此感兴趣,但不担心。”他表示,发展航母舰队需要大量的资源、时间与决心,“远比他们(中国)想象的要艰难”。

航母,就是能装载起落作战飞机的巨型舰船,但其技术指标不同,作战水平将完全两样。其中所牵涉到的技术层面太多了,仅举两个最主要的技术指标,就能判断航母的作战水平:

1.动力装置,是核动力还是常规的柴油动力?

很多不懂航母的人,不知道动力的不同会严重影响航母的作战水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现代作战飞机升空完成任务,一般一次起降就要消耗10吨燃油,美国一艘航母的全部战斗机约100架升空起降一次,要消耗大约1000吨燃油,而在海湾战争中开战以来,整个战区航母舰载机平均每天起降次数超过300架次,也就是说每天耗油量约3000吨,如果进行10天这样的作战,就需要消耗越30000吨燃油,这些油都必须储存在航母上,更不用说还要加上战斗机本身的弹药,载弹量也是以千吨作为计算单位的,而且航母自己的动力也要消耗巨大的燃油,远洋舰的载油量应不小于排水量的15%,续航力保证5500海里以上,如果携带10%排水量的燃油,只能满足4000海里内的舰船自身动力的需求。

一艘现代航母,排水量约10万吨,自身燃油就要带约10000吨以上,也就说,使用常规动力的航母,其战机升空作战的次数约要减少1000架次,如果长期作战,不仅需要补充舰载机巨大的燃油消耗,还要补充舰船本身巨大的动力油耗,而核动力可以续航至少10年以上无需为自身动力加油。所以说,使用核动力是具有优秀作战能力的象征。核动力的航母也比较容易判断,因为核动力装置内有核反应堆,所以要进行加固保护,其次使用核动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载更多的航空燃油和舰载机以发挥其优势,所以核动力航母都是吨位巨大的,一般来说需要8万吨级以上。

2.战机起降装置,是否使用动力弹射起飞?

不懂航母的人,会认为这仅仅是战机的起飞方式不同,对作战能力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其实这正是衡量作战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大家知道,航母的起飞跑道非常短,通常只有100多米,这么短的滑跑距离,一般现代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只能通过倾斜的跳跃方式或高级的弹射方式,但是跳跃方式有其致命弱点,基本只能实现大推重比的,具有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起飞,不能使其他类型的战斗机起飞,比如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无法通过倾斜跳跃甲板起飞,也就说这样的航母将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没有预警机进行指挥空战,而战斗机上的小型雷达根本无法和预警机的巨型雷达相提并论,现代空战,没有预警机就是瞎子打架。其次,电子战飞机进行电子战,会使敌方指挥系统失灵,况且拥有加油机能使战斗机加大飞行半径,所以动力弹射起飞装置是衡量航母作战能力的决定性指标。有这个装置和没有这个装置的相比之下,一方就可以打击另一方,而对方却由于航程不够,根本够不着你。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蒸气弹射器技术。

航母技术及其复杂,造船和造航母完全是两回事,看看造价就知道了:
一艘10-20万吨的双壳油轮,造价在0.40.5亿美元之间。而美国的尼米兹级母舰造价在:40亿美元,差价100倍。这仅仅是航母的造价,不包含舰载机造价和运行训练成本。明白了这个,大家就知道一个航母外形的铁疙瘩和真正的现代核动力航母之间的差距了吧?

上面介绍的是美国现在航母的档次。而几年后马上就要下水的福特级航母的技术特征更是比这个强悍:

1.淘汰蒸汽锅炉弹射为电力的电磁轨道弹射

弹射速度更高,提高弹射架次30%以上,作战效果是快速升空数量增加,比如迅速升空50架战斗机攻击目标,而非福特级的目标只能在同样时间段完成30架飞机起飞。其次是动力更大,能起飞更大型的飞机,能增加飞机载油量和载弹量。因为弹射功率不能大幅度调节,蒸汽弹射只能弹射十几吨以上的飞机,而不能弹射总量轻的无人机。电磁弹射能自如的调解弹射功率,能弹射轻型的无人机。

2.大量装载无人机,作战效果表现为大量无人机上舰后,完全改变了海军空战模式,因为无人机总量轻,体积小,耗油低,能大幅度增加舰载机数量,获得更大航程,更大续航力和预警能力,能24小时不间断的远距离的搜索目标。

3.大量使用下一代武器,比如电磁轨道炮,射程达300公里,而现在的火炮只有30公里,该炮和无人机配合引导,将使300公里范围内的海面和岸上陆地区域成为死亡区。还有高能激光炮。它完全改变了航母的防御体系,几乎是指哪打哪,彻底摆脱反舰导弹对航母的威胁。其它,还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

以上就是美国佬不担心中国制造航母的理由,我早就打过比方:两个人在同跑道上赛跑,其中一人已经领先了若干圈,后进的那个即使再费力气,也不可能追赶上前一个,更别说超越,因为人家也在跑,而且它不是乌龟,是兔子。


最后编辑时间: 2009-10-18 21:33:2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